手机版 欢迎访问华清诚信添加剂资讯网(www.hqcx.com)网站
【摘要】免疫胶体金免疫层析是1990年代出现的一种快速免疫分析技术。本文总结了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胶体金,并对其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关键词】胶体金免疫层析应用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继三大标记技术(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和酶)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固相标记免疫分析技术。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简单、快速、特异、灵敏,不需要设备。用肉眼可以在几分钟内观察到颜色鲜艳的检测结果,并且可以保持检测结果。近年来,免疫胶体金技术已成为当今最快的免疫检测技术之一,特别适用于残留监测中的快速筛查监测分析[1]。
一、胶体金的性质和特点
胶体金是由许多被金离子还原的单个金颗粒组成的悬浮液。胶体金溶液为分散相粒径为1-150nm的金溶胶,颜色为橙红色至紫红色。
胶体金溶液在可见光范围内有一个吸收峰。最大吸收峰的主峰宽度越小,颗粒越均匀。因此,胶体金的质量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来鉴别。胶体金颗粒可与牛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毒素、抗生素、激素、核酸等生物大分子非共价结合,具有保护和增强胶体金稳定性的作用[2]。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非常有用的工具。
二、胶体金免疫层析原理
胶体金免疫色谱法 (GICA) 是 1990 年代出现的一种快速免疫分析技术。结合固相标记免疫检测技术[3]。
以膜为固相载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微孔膜为固相载体,包被已知抗原或抗体,加入待测样品,通过微孔膜过滤或毛细管虹吸作用结合抗体标本中的抗原或抗原对涂在膜上的抗原或抗体,与胶体金标记反应形成红色可见条带或斑点。
三、免疫胶体金层析的优势
1.快速准确。整个反应时间在几分钟内,而仪器检测等其他方法则需要数小时。免疫胶体金快速检测方法不因快速而牺牲其特异性和灵敏度。灵敏度高达 1 ng/mL。
2.易于操作,无需仪器或设备。只需将准备好的试纸插入待测溶液中,通过目测直接判断结果,更适合野外或床边的现场应用。
3.试剂稳定,受外界因素影响小。并且胶体金试剂非常稳定,金颗粒与蛋白质分子的结合属于物理吸附过程,整个标记过程对蛋白质的生物活性影响很小。
4.成本低,需要的试剂和样品少。由于“免疫浓缩”,样品体积可低至10-20 μL;无需任何设备,大大降低了成本。
四、免疫胶体金技术研究历史及应用
1962 年,费尔多尔等人。首次引入胶体金作为电子显微镜下的示踪标记。
1971年Faulk和Taylor利用胶体金溶胶结合兔抗沙门氏菌血清作为标记探针,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沙门氏菌表面抗原,开创了胶体金在免疫分析领域应用的先河。
1983 年,霍尔盖特等人。开创了免疫金银染色法(IGSS),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Beggs 等人首次将免疫层析快速诊断试纸用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的测定。
1990年,Beggs和Osikowicz先后建立了定性检测人绒毛膜激素HCG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引发了诊断试剂的一场革命,也掀起了胶体金免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热潮。
目前金标免疫快速检测的成品有几十种胶体金,主要用于过敏标志物、心脏病标志物、药物滥用、激素检测、传染病标志物、免疫疾病等临床检测。 、肿瘤标志物、毒物检测、性病等生化指标检测(血红蛋白、血脂等)等领域;在农业生产、食品卫生和环境保护等其他领域也有应用。
近年来,农兽药残留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发展迅速。R. Verheijen 等人使用间接竞争免疫测定法开发了 SMZ 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SMZ标准溶液和牛尿样品的检出限为10 ng/mL;稀释鲜奶的检出限为20 ng/mL。张明等。开发了一种磺胺甲恶唑快速检测试纸条,用于检测稀释牛奶,检测限为 100 ng/mL [4]。
五、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发展趋势